“在短期内,市场是一台投票机;但在长期,它是一台称重机。”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这句名言,道破了长期主义投资的核心逻辑--那些能够在长期内持续创造价值,并且拥有稳定竞争优势的企业最终都不会辜负市场的期待。
在A股市场中,潍柴动力无疑是长期主义的典范之一,自上市以来,公司总市值累计上涨约30倍。
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其不断打破边界的果敢。从单一发动机业务拓展至动力系统、商用车、农业装备等众多领域,潍柴动力的未来早已不能用单独某一个词来概括,要看清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就必须要把握其新的边界在哪里。?
一、战略业务爆发,高端化与国产化双线突围
2025年上半年,公司战略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拉动业绩与估值的核心引擎,其中大缸径发动机的亮眼表现尤为引人注目。
作为高端化战略的核心产品,潍柴动力大缸径发动机上半年累计销售超5000台,同比增长 41%,实现收入25.2亿元,同比增幅高达 73%。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全球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产业的高景气度与国产化替代浪潮的双重驱动。
据IDC预测,2029年AI数据中心将创造15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而在数据中心建设成本中,电气系统占比达40%-45%,柴油发电机组是关键组成部分,其核心部件大缸径发动机的市场需求随之激增。据中金研究测算,2025 年中国数据中心用大缸径柴油发动机市场规模将接近百亿元,2026 年全球市场规模更将突破400亿元。
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潍柴动力在这一赛道上抢占了先机。2025 年上半年,公司数据中心用发动机销量近600台,同比暴涨491%,展现出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要知道,大缸径发动机技术壁垒极高,长期被国际巨头垄断,2024年中国市场外资及合资品牌份额仍占80%。在大国竞争不断演化的背景下,这种核心环节必须要有足够分量的国产力量掌握话语权,而潍柴动力通过持续研发突破,不仅实现了产品性能与国际品牌比肩,还凭借更具优势的价格与更快的产能响应速度,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更重要的是,大缸径发动机具备高单价、高毛利的特性——当前数据中心领域常用的2MW 柴油发电机组单台售价达200-220万元,且大排量发动机的毛利率显著高于小排量产品,这不仅为潍柴动力带来了收入增长,更优化了公司的盈利结构。
二、新能源转型提速,打开增长新空间
在全球能源革命与“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传统动力企业的转型能力决定了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潍柴动力并未固守传统优势,而是早早布局新能源赛道,通过“纯电、混动、燃料电池”多技术路线并行的策略,实现了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蜕变。
2025年上半年,潍柴动力新能源动力科技业务收入达12.1亿元,同比增长37%;动力电池销量2.32GWh,同比激增91%。这一增长离不开公司在产能建设与技术突破上的前瞻布局。
2025年上半年,潍柴(烟台)新能源动力产业园一期正式投产,首台搭载刀片电池技术的动力电池产品成功下线,大幅提升了公司在新能源领域规模化生产能力,为业务放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技术层面,潍柴动力的突破同样令人瞩目。纯电领域,公司重卡全系列动力电池实现“电量大、充电快、适配广”的全面升级,轻卡电池更以140kWh超大电量、2C超快充及4500次超长循环寿命领跑行业。燃料电池领域,公司积极推进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产品的批量商业化落地,抢占市场先机。
此外,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车销量突破1万辆,同比增长255%,标志着潍柴在商用车新能源领域的产品力与品牌力已获得市场广泛认可,在新能源商用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无疑为潍柴后续发展增添了一份确定性。
基于当前的良好态势,潍柴动力明确提出2025年新能源收入同比翻番以上的目标。这一目标并非空谈,一方面,重卡、轻卡、工程机械等行业的新能源渗透率正逐步提升,市场空间广阔;另一方面,公司依托全产业链优势,能够精准响应细分市场需求,持续推出符合场景化需求的产品,为目标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结语
潍柴动力30倍的市值增长,并非依赖短期市场热点的炒作,而是源于其对长期价值的坚守 ——这种坚守,既体现在多元业务布局带来的抗风险能力上,也体现在对股东的持续回报中。
自2004年上市以来,潍柴动力共计分红约40次,累计现金分红超380亿元。当前,潍柴动力H股股息率达到5.21%、A股股息率5.03%,均位居行业前列,分红水平与银行、保险这类传统高分红板块相近。
这种高比例、持续性的分红,不仅体现了公司对股东利益的重视,更印证了其盈利的真实性与稳定性,成为吸引长期投资者的重要砝码。
站在当前节点回望,潍柴动力的30倍市值增长,是长期主义的胜利,也是公司持续战略升级的结果。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这家始终坚守长期价值、持续创造社会与商业价值的企业,仍值得持续关注。
毕竟,称重机对企业价值的衡量,永远不会停止。
(责任编辑:郭健东 )